Communication

学科建设

作曲系成功举办王璐教授第五期学术讲座与工作坊

发布者:职秀芝发布时间:2025-10-21浏览次数:10

  10月13日下午,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2025秋季系列王璐教授的第五期讲座与工作坊《老地方见!依托特定场所的音乐创作》顺利举行。本次讲座延续“作曲家的灵感源泉”主题,聚焦“空间”与“场所”在音乐创作中的独特作用,探讨作曲家如何从特定环境中提炼声响与节奏,构建富有地域感与时间感的声音世界。

  讲座中,王璐教授首先介绍了美国作曲家Anthony Cheung的作品《Fog Mobiles》。该作品脱离传统节奏与音高的框架,以“雾”的流动与朦胧为灵感,将自然界的节奏与声响融入音乐结构,营造出独特的空间质感。随后分析了作曲家John Luther Adams在创作中对crossfade技法的运用——通过声部与声响之间的渐变与交织,展现自然能量的流动性与延续性。简约派作曲家Terry Riley的作品则以重复与变化体现时间的循环,形成独特的听觉空间;而R. Murray Schafer以加拿大冰川为创作灵感,提出“声景(Soundscape)”的理念,让自然本身成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共同揭示了一个核心:音乐不仅来源于作曲家的内心,也来源于他们所处的“场所”与“世界”。作曲家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将自然的声音语言转化为艺术的表达,使音乐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

  在讲座的最后,作曲系特别邀请民乐系王慧副教授介绍其与王璐教授联合创作的阮族重奏作品《伊比利亚的幻想》。该作品以西班牙音乐为灵感,融入伊比利亚风格的调式与节奏,充分展现阮族乐器的弹拨技巧与音色特点,描绘出伊比利亚半岛的美丽风光及热情奔放的民族形象。

  《伊比利亚的幻想》自创作以来屡获殊荣:2017年荣获陕西省第三届民族器乐新作品政府奖一等奖;2019年5月在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阮专业委员会成立庆典音乐会上首演,获得广泛好评;同年10月入选西安音乐学院校庆优秀组合音乐会专场;2020年1月,西安音乐学院“丝路”组合凭借此曲在新加坡国际阮咸大赛中荣获职业重奏金奖。作品以鲜明的地域色彩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场所”对音乐创作的深远影响——无论是自然的声响,还是文化的印记,都成为音乐灵感的重要来源。

  作曲系冯季勇主任在总结中指出,王璐教授五期的讲座与工作坊,始终围绕一个核心主题——作曲家在何处找寻灵感。从自然的声景到文化的回响,从抽象的节奏到具象的空间,音乐的灵感既来自个人情感的积淀,也根植于环境与场所的体验之中。本系列讲座通过跨学科的视角,为青年作曲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思维路径,也让“场所”成为音乐创作的新起点。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