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由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主办的2024年夏季系列学术活动(五),学术讲座《多维空间里的行走——复调思维与我的创作》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室内乐A厅隆重举行。本期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调教研室主任刘青教授主讲,作曲系师生共同聆听了本场讲座。
本场讲座刘青教授以自身创作经历为切入点,从“空间感”、“结构感”、“角色感”、“色彩感”四个维度,深刻解读了创作过程中复调思维的运用,展现出作品中理性与感性深度融合的艺术构思。
谈及“空间感”时,刘青教授结合了自身作品“《煞尾》——为五件民乐与打击乐而作”与“《点轨迹》——竖琴与箜篌二重奏”。“煞尾”指京剧锣鼓经中干净利落的收头。全曲以两种对抗性的元素,即铿锵有力的节奏点状素材与婉转流畅的旋律线性素材为结构作品的两大框架,并在乐曲的结尾处将清透秀丽的京剧曲牌显现于一片热烈繁杂的音响之后,将“煞尾”留于听者的回味之中。《点轨迹》的创作思维体现在多个空间线的交织,由点贯穿为线,由线交织成面,体现出点线面的多维状态。两个乐章之间有清晰的意象关系,第一乐章以融合为主,体现出箜篌与竖琴的相似感,第二乐章重点寻求分离感,体现二者完全不同的个性特征。
谈到“角色感”与“结构感”时,刘青教授以自身作品《琴弦上的叶儿羌》为例。此首作品运用了帕萨卡里亚,固定低音变奏曲的复调音乐形式,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灿烂的历史与绚丽的生活。此首作品中包含三个人物主题,第一个人物主题形象是一位沧桑的老者,这个主题恰恰就是帕萨卡里亚主题,大阮独奏,用宣叙调的方式呈现。第二个人物主题形象是一位美丽的维吾尔女郎,用箜篌华丽,灵动的音色来体现充满神秘的人物形象。第三个人物形象是一位充满活力的维吾尔青年,采用唢呐演奏,充满力量与朝气。以上三个主题构成的三个人物形象在全曲中穿插出现,用三部性以及帕萨卡里亚的结构原则展开。
提到“色彩感”时,刘青教授以自身作品双钢琴《霓裳羽衣幻想曲》为例。音乐结构借助唐代诗人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中的诗句。在此首作品中,通过双调性以及不同素材的对比运用呈现出丰富而绚丽的色彩关系,描绘了舞者婀娜变换的舞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