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院系动态

中国民族管弦乐——交响世界的新天地

发布者:马波发布时间:2023-06-09浏览次数:11

202362日下午,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在艺术中心室内乐A厅成功举办了“首届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展演月”作曲系第三场学术讲座,本期讲座以《中国民族管弦乐——交响世界的新天地》为主题,由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刘长远教授主讲,他首先为学生们介绍了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他将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初期、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建立时期、中国民族管弦乐成熟时期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繁荣时期。

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初期(1900-1949年),由郑觐文在上海大同乐会发起30多人的民族管弦乐队,同时期,刘天华创作了《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飞花点翠》等大量民乐作品;在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建立时期(1949-1978年),成立了中国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是中国第一支健全的大型的民族乐团。彭修文是该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他创作及改编了几百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在中国民族管弦乐成熟时期(1979-2000年)出现了大型协奏曲;在中国民族管弦乐繁荣时期(2000-至今),许多专业作曲家开始创作民族管弦乐作品。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是在中国艺术事业逐渐兴盛的背景下,中国民族管弦乐得以蓬勃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随后刘长远教授又介绍了自己近年来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代表作品,分别有抒情变奏曲(2003)、四季(2009)、龙跃东方(2010)、未来的希望(2011)、忆(2012)、光明(2020)、崛起(2021)等。

接下来,他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创作观念,他认为音乐可分为五种:单一调式音乐、带转调的音乐、调性模糊的音乐、无调性的音乐、无旋律的音乐。然而,每一种创作观念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感受效果,可以为音乐作品带来不同的风格和魅力。因此,在创作音乐时,可以尝试结合不同的创作观念进行尝试和探索,从而开拓音乐的创作和表现空间。刘长远教授的创作理念为作曲系学生带来了诸多思考和启发,帮助学生们挖掘自身的创作潜力,提高艺术素养,从而创造出更为优秀和有价值的音乐作品。


上一篇:下一篇: